【内卷】
2020-12-31 08:29:00 来源:法治日报·法治周末
■名词解释:“内卷”,一个组织内无实质意义的白热化竞争和内部消耗。这种竞争往往功利性强,参与者也背负压力。
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郑超
法治周末记者 孟伟
内卷,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,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。
网络上流传的“内卷”最早出自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: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;有的人宿舍床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;有的人甚至边骑车边端着电脑写论文,这些“内卷”图片刷爆了大学生们的朋友圈。而“内卷”一词也屡次出圈,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网络热议。
在豆瓣话题“你所在专业或从事行业有哪些‘内卷’现象”中,网友给出的答案可谓五花八门:“县城招聘70个社区工作者,月薪2600元,报名2100人,46个硕士”“996变常态,双休变福利”“恋爱也‘内卷’,以前只要一句‘我爱你’就能解决大部分感情问题。现在,话题、氛围、礼物,套路都用上了,效果却连以前的一半都不到”……
“内卷”的使用场景至今仍在不断扩大,网友感慨“万物皆可内卷”。不过,也有网友感觉,“内卷”这个词被滥用了。
有专家指出,“内卷化”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失去变革的积极性。人类历史上每次社会的重大升级,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,唯有创新,才是预防和解决“内卷化”的手段。
责编:王硕